原本应该是一场公司内部的产品、市场研讨会,现在变成了易科向idg描述前景的游说会。
米勒是级别上比纽约那位史密斯还要高上一级的vp,他本来人在香港,听中国区总裁熊晓鸽聊了中国苹果后便直接飞来了上海。
就这两年美国市场主流观点来看,消费品的硬件方向是没什么前途的,即便互联网泡沫犹有阴影,大家只是更慎重的表示看好和投入。
米勒今天来这里更想听一听软件上的故事而非硬件上的盈利,即便后者的看法有些许改观。
会议室里坐了不少人,打酱油的申新王风益,关切情况的今日资本徐新,idg中国区总裁熊晓鸽,易科的产品总监、供应链副总、市场总监、人事总监,以及idg美国从香港转道而来的三人。
方卓关于产品系列更具体的成本、盈利、渠道阐述没有得到更多回应,趁着喝水的功夫观察到熊晓鸽的表情有些急迫,米勒为首的三个白人则有些失望。
他考虑数秒,开始转换思路。
“除了产品上的表现,软件建设当然必不可少。”
“只是,我们认为它的发力要在产品铺设之后,要充分观察市场反应与用户反馈。”
方卓这两句是用中文说的,接着他怕翻译翻不好自己的话,直接用英文描述道:“未来的一年内,我们会依靠硬件产品的铺设、技术团队的开发能力来做一个音乐软件上的深度共建,旨在打造生态内容闭环,给公司和客户带来共同的价值。”
“未来我们还要增加不同的场景价值,延伸服务链路,同时纵深满足用户需求,也向上联合音乐人对行业进行深度渗透,建立对用户的持久影响力。”
米勒的眼神慢慢亮了起来,嗯,是这个味道。
方卓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我们的底层逻辑是打通互联网和硬件的屏障,创建行业新生态,顶层逻辑是聚焦用户感知,充分展示差异化。”
“亮点是载体,优势是链路,方法论是用组合拳达到平台化标准。”
“音乐软件不仅仅是管理音乐,未来更是一个数字化的平台。”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