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在于后续维护和升级的费用很昂贵。”
“中芯最开始有的设备替代就是从以色列采购,用了一年一算后续费用都快赶上最初买设备的钱了。”
会议室里的邱慈云侃侃而谈,介绍采购情况。
等他说到最后又补充一句:“中芯的不少二手设备是凭借张总的人脉搞到的,如果我们买不到,恐怕还需要去买新的,而且,国际上采购的最新情况我还不是太了解,恐怕得跑一跑才能评估。”
方卓听得很认真,虽然对这个领域基本不懂,但知道用人就行。
他先点了自家公司的总监孙琦,问道:“孙总是常年在国际上跑业务沟通的,我们易科和日本东芝的合作都是孙总负责,接下来能不能拓展下业务范围,你们商量下给个结果。”
方卓示意孙琦和邱慈云相互沟通一下,前者精通国际采购流程,后者熟知设备需求情况,应该能有所互补,至于易科的供应链,现在已经十分稳定,提拔副手上来就可以。
“徐总,你们高盛推荐的新cfo很好用,能不能在设备采购这块再给推推人啊?”
方卓扭头也和旁边坐着的徐开伟沟通起,意思很明白不过,签过合同,大家都是自己人,赶紧就设备采购这方面提供帮助啊。
徐开伟沉吟一会,说道:“我们肯定愿意帮忙,尽量让这个设备层面不出问题,但实话实说,高盛能提供的帮助还是美国境内的更方便一些。”
高盛是个全球性的集团,但影响力自然是大本营最强。
只是,美国设备采购遭遇的审查尺度最高。
两边的影响因素纠合在一起,最终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样,还真得试试才知道。
方卓又询问邱慈云的意思,要是能买美国的设备,那自然是买美国的设备,它的绝大部分都是最好的。
如此,先敲定下来一件事,调整下采购重心,原先是把审查最严格的美国设备放最后,现在则是先去美国尝试,如果不如人意,那再考虑替代产品。
“咱们国内有没有什么设备能买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