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水灾过后的新法。
此时新法已在徐徐进行,索性对于圣旨,谁都不敢抵抗,除了那些个世家。
郑郁盯着那些粥棚,雨水滴进粥里,如进江海,叹道:“这是粥吗?简直是水。”
“没粮,只能这么吃了。”杨立也于心不忍,又吩咐兵士多给几张饼,“洛阳府尹是世家那边的人,他哪能借给我们。还推着说郑州灾情不好,拖着不肯给我们。”
“给不给是一回事,百姓的命又是另一回事。”郑郁道,“加米,我上折子给刘相让他从洛阳的含嘉仓批赈灾粮下来。冬天快来了,让兵士们帮百姓修缮被水冲毁的房屋,否则冬日难挨。”
杨立点头请郑郁离开,才进杭州刺史府,就有军情来报。
杨立又看完军报,递给郑郁说:“张书意压不下手里的兵,还想把事情闹大。其他事情可大可小,可叛乱这事该怎么办?”
“张都督,张左丞。”郑郁接过军报沉思许久,后朝杨立道,“调三千兵士给我,随我去越州。”
杨立眉头深锁:“我看张书意是故意把这事挑起来,就等你进去。他受刘仲山陷害贬到越州,这次的事他不可能听新法的。”
越州灾民大乱,叛乱横行,杨立怕郑郁去了只怕会出事。
郑郁道:“他手里端的是皇家碗,不是世家。新法已行,叛乱也要压下去,百姓需要土地保持日后的身家性命,这次事要是办不好,张书意和我两个人的脑袋也不够砍。”
点好兵士,郑郁立马带兵赴往越州。
--------------------
第112章 同僚
杭州到越州只需两天,到越州后郑郁命越州都督府内的官员将灾情账册和军报呈上来。
越州都督府内,府卫都退了下去。曾经的政事堂宰相张书意悠然地喝着茶,淡淡道:“郑使君是来平乱的吗?”
自科举案后,张书意早已学精,老命还能折腾多久?不如珍惜眼前。
“张公,二十万叛贼驻于会稽以北与台州,过了江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