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能感觉到这种泉水的巨大益处,欢快地喝完,比吃肉还要积极几分。
没敢让它的伤势在里面完全好,好了大半就将它送了出去。张太平自己也随之出来。
对于张太平来说,即便是好几天连续不休息都没一点事,一晚上没有休息,第二天早上依旧精神奕奕。打完拳练完脚,吃过早饭,范茗就拉着张太平让他讲述昨晚抓贼的全过程,昨天晚上她睡得死,行如水没有叫醒她,关上门外面打雷般的叫喊声也没有将她吵醒,没有看到精彩的抓小偷全过程,这会儿正懊恼着呢。
张太平被她缠着没办法就端了个椅子坐在池塘边上晒着太阳懒洋洋地拣了些大概的说了一遍,旁边还围着一群爱听这种故事的丫头小子。
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以前的社会中,由于龙这个权威的存在,人们对二月二是很看重的,每逢此节必有大型繁琐的祭祀活动。然而现在这个年代皇权隐退,人们都知道了风雨是从何而来,更是见识过了人工降雨的过程,所以龙现在只是人们心目中一个祥瑞的象征,而非什么风雨的主宰了,一些耗费物资的祭祀活动也都逐渐消失了。
大的活动消失了,一些小的习俗却依然保留着。
就比如,整个正月里是不能烧干锅,也就是说不能烙锅盔、不能摊煎饼。只有到了二月二这一天才能烙两个大锅盔来补天补地。而且这段时间不能剃头,也是在二月二这一天龙抬头的日子里面一时剃了头才祥瑞,此后一年中才会消灾销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