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对于我们各级党员干部来说,担当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一旦走上领导工作岗位,不管职务高低,都要肩挑更重的担子、背负更多的责任,所作所为都要对得起组织的重托、岗位的职责、群众的期盼、自己的良心。现实的生活中,有的怕得罪人,做老好人,不愿担当;有的胆小畏难,遇事避难,缩手缩脚,不敢担当;有的即将“到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肯担当。凡此种种,都与我们倡导的担当精神格格不入。
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要担当。领导岗位不是一般的工作岗位,而是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做领导干部理所当然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没有担当,何谈领导,何以率下?现在,我们的干部队伍总的是好的,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做到日常工作敢负责、关键时刻敢担当。同时也要看到,有不少干部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有的怕得罪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如何强化担当精神,已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无论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需要培养一大批敢作为、敢担当、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当代党员干部必须有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的作风,锻造敢于担当的品格。
★担当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原则
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内涵和要求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正如***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阐释,指明了在什么情况下要敢于担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认真领会、自觉践行。
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担当精神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襟和勇气,也决定着领导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对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