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地道:“伏唯皇上圣裁!”
此时,广场上变得很安静,所有人都知道有好戏看了。
那郑绍钧是谁?稍微有点儿见识的人都知道,那是首辅黄阁老的得意门生。
虽然王廉是在弹劾郑绍钧,但谁都会联想到黄玉成,毕竟朝廷上“倒黄派”本就势大。
基于此,郑绍钧本人是否有失职,反倒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这已经牵涉到了党争。
朝臣之间这些弯弯绕,陈啸庭此时还看不明白,但他却对郑绍钧有些了解。
这位靖安军节度使,典型的投笔从戎之人,多年来一直都在东南抗击倭寇。
虽然也如王廉所说那般,并未能将倭寇完全剿除,但却不代表郑绍钧没有功劳。
在靖安军成立之前,倭寇之患可比现在严重多了,最恶劣时甚至攻占了江南省十几个县。
再看如今,在郑绍钧的多年来经营之下,倭寇被重伤了元气,根本不可能再有当初的凶危。
虽仍有登岸劫掠之举,但都会被迅速击溃,实在是算不得太大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郑绍钧所掌靖安军人手仅不到两万,却要防守一千多里的海防,本身就具有极大苦难。
就在陈啸庭脑海中想着这些之时,却见朝班中有人占了出来道:“臣附议!”
此人是兵部侍郎高沛,身为兵部官员,他站出来附议更增强了王廉所言效力。
高沛话音落下之后,朝臣们的目光都转向了他身前那名二品大员,此人便是现任兵部尚书王思海。
果然不出众人预料,只见王思海站了出来,瞥了一眼自己下属之后,才对御座躬身道:“启奏圣上,王廉高沛二人所言,微臣实在不敢苟同!”
有兵部尚书出来给郑绍钧站台,局势又被引往了另一个方向。
“王卿,你有什么说法!”朱瑜隽淡然道。
王思海得到允准,才接着道:“众所周知,自靖安军设立到如今,倭寇之患实已大消,这难道不是郑绍钧之功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