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师可以说跟您是一代二代的关系。”
汪海临说:“马爷是前辈。”
窦文焘又说:“元君呢又是汪老师下一辈的编剧。”
“是。”张元君道。
马维都说:“我那时候是混饭吃。”
窦文焘说:“汪老师现在不混饭吃了?”
汪海临说:“现在越来越难混了。”
几人都笑了。
窦文焘说:“现在编剧,你像那些水平高的,他能达到什么价?”
汪海临说:“挺高的。”
马维都问道:“现在最贵的电影,剧本多少钱?”
汪海临道:“电影,一个能够有个几百万。电视剧,高的能有个几十万,四五十万。”
“一集?”
“一集。”汪海临把话顺利引导演员身上,“但我们演员,很多是一个戏是一个亿到两个亿。”
其他三人都笑。
“这个不能比。”汪海临接着说,“但据我所知,这些能拿三四十万四五十万一集的编剧,他们往往是六七年才能写一个本子出来。”
“肯定的。”马维都说,“你拿这么高的价钱,就得用时间去磨。”
“不对吧。”窦文焘说,“我听说现在很多编剧都带团队,跟制片方签了合同,再分给下面小孩写。”
“这种就便宜了,”马维都说,“人片方贼着呢,哪能让你这么赚钱。”
窦文焘点张元君:“元君你写剧本好像很快。”目前署张元君名的剧本只有6个,包括未开机的《天鹅挽歌》,但已亮相的5个电影剧本,从毕业大戏《扬名立万》到最近的《看不见的客人》,无一烂片,而且每一部票房奖项至少占一个,成绩很好。
张元君说:“我其实写的更慢,只能自己给自己写,我不能跟汪老师那样,当全职编剧,那得饿死。”
“有人给你报价买你的剧本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