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有越演越烈之势,无数双眼睛都紧盯着紫禁城,所有人都想知道站在最高处那个人的态度。
这是不可避免之事,万岁爷虽然看着依旧硬朗,但从他八岁登基至此,已经足足过去了四十六个年头,如今也是年近花甲之人,众人虽不敢提‘老’这个字,但是万岁爷的辫子已经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夹杂着许多白发,虽然依旧能夜御数女,可宫内新出生的孩子却越来越少。
大臣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只是想跟大清朝的下一个主人打好关系而已,最怕的则是好不容易处好了关系,结果万岁爷又换了人选。
说白了,跟着谁干,万岁爷总得给一个说法才是。
站的高望得远,皇上比任何人都看得都更清楚,很快,皇上接连三日宣了太子的消息就传出了紫禁城。
据说这对尊贵的天家父子每日都在一起说话,提到以往的趣事,二人响亮的笑声在乾清宫外头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而有时提到伤心之事时,宫内的宫女太监们都能看见太子红着眼框离开,皇上甚至会在太子回了毓庆宫之后,专门将自己份例中的菜赏赐给太子。
得,上面的态度都这么明显了,一句话,太子终归是太子。
许多人都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万岁爷传来的信号,像是吃了定心丸似的,本就炙手可热的毓庆宫又热了三分。
而毓庆宫内,坐上上首的太子脸上却见不到丝毫自得之色,亲近之人甚至能看出他的焦躁,四阿哥捏着茶盏陪坐在侧,十三阿哥也低着头不敢说话。
三人说是议事,却各自灌了一肚子的茶水,没能说出几句话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们这些既是儿子又是臣子的人,论忠和孝顺都没有任何置喙的余地,哪怕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也只能受着。
三月的天虽比冬日里要长一些,可宫门眼见着就要落锁,四阿哥与十三阿哥二人只能行礼告退。
宫里不能骑马,二人并排走了一会儿,谁也没有说话,沉默着走了好大一会儿功夫,就看到宫门处各自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