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大旱,饿死了很多人,为了活下去,有很多人易子而食。明明北方有麦,南方有米,却因为旱运艰难,调集起来也转运不到他们手上。因此,先帝才要打通漕运,大设天下粮仓。
“你爷爷是读书人,你二爷爷是豪商之子,只有三爷爷我年纪最小,什么都不懂,只想跟着两位兄长。你爷爷放弃了秀才功名,你二爷爷放弃了家传生意,他们的目标很清楚,就是想为大齐的百姓做点什么。
“后来,我们建立了漕帮,让在运河上讨生活的船夫、水手都有了庇佑。渐渐的,大小商家在水上遇到什么事,也都找漕帮来帮忙解决,这条运河越来越繁荣,江上的船越来越多……
“你爷爷跟二爷爷走后,我不敢说自己做成了很多。但起码再有大旱时,凭这条通达的水上粮道,百姓无需再易子而食,来日到了泉下,我也有脸见你爷爷他们。”
老人说着,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着他,“我老了,也该为两位兄长跟我的心血选一个继承人了。在这么多漕帮子弟中,你是最优秀的那一个,如果把漕帮交给你,我是最放心的。”
翁明川却摇了摇头:“杨师伯做得很好,我远不及他。”他所说的杨师伯,就是老人的开山大弟子杨洪天,“何况就算只论才能,帮里也有很多师叔、师兄远胜于我。”
“我的心在漕帮,很愿意在这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继承漕帮这样的话,还请三爷爷不要再提。”平日里,他都唤老人帮主,如今唤这一声三爷爷,就代表上面这些是孙辈对长辈的肺腑之言了。
正是他这般谦逊不争,毫不贪恋权势,才越发的像他祖父,也让老人更加爱重他。
他看了翁明川片刻,才笑了笑:“罢了。”
说完,他又转过身去,继续向前走,边走边道,“过几日明宗从钱塘回来,又要缠着你了,去吧,你有什么事要忙就赶紧去忙吧,不用陪我糟老头子了。”
钱明宗是他二哥的孙子,是钱家如今的宝贝独苗。
这小子比翁明川小了快六岁,却很黏这个哥哥,走到哪里都要跟。
老人觉得自己在明川这个岁数,是没办法对这小兔崽子这么耐心的。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