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最终,孟国节节败退。
但是在最终攻入王城之前,胜利在望,大崇的军队却停了下来。
有白衣的军师亲自从大军撵车中下来,表示愿意谈判。
都快打到家门口了,都快把人家吞并了,再来谈判?
可是好歹没有羞辱他们,给了他们最后的尊严。
谈判更是夸赞孟国的各位氏族骁勇善战,如果能并入和平并入大崇,将减少无数子民的死伤。
天下人和他们的后人一定会记住他们,并且大崇会因此优待孟国王氏和氏族。
先夸,然后以利益诱之,最后以如果强硬攻城,他们殊死抵抗,会血流成河为名威胁。
孟国的君主终究大叹一口气。
他不能让自己的国家成为整个诸侯国战乱史上死伤最多的国家,即便是那个废世子之齐瀛,也在死前因为让臣民投降之策,留下了贤德爱民的名称。
他虽然有民族气节,虽然他们一族晓勇,可是考虑到自己的子孙血脉,看着无数无辜的百姓,他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他在王城面前割发替死以慰祖宗亡灵,最终,为大崇天子亲自奉上了王印。
也不失为一桩壮举。
而后就简单的多了。
山主对于孟国几族极其了解,他们都骁勇善战,要让他们投降几乎不可能的,可是他依旧是以利益诱之,六脉说动了其中一脉,有一脉说动了,其他五族就算殊死抵抗,也无奈。
大崇要的不是一个憋屈隐忍满心仇恨的孟国,而要的是一个能称赞天子贤良敦厚,能真正归附于大崇的国家。
只有这样,孟国那些骁勇善战,气节为重的民族才能真正地成为大崇的战力,真正民心归附。
——
而楚季旸这边,采取的却是围而不攻。
楚国军队甚多,似乎下一秒就要打进来。
宋国国君不敢投降,也害怕打,吓得夜不能寐,拼命到处调兵遣将,愁苦到满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