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180千米处一个叫做“沙漠一号”的地区。
这里是yl防空雷达群的一处探测盲点,在这里,运输机降落并卸下特战队员。
与此同时,由停泊在阿拉伯海上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起飞8架rh-53d“海上种马”大型直升机,前往“沙漠一号”与特战队汇合。
接着,特战队搭乘直升机,在线人的指引下,来到德黑兰市郊的另一块隐蔽地点“沙漠二号”。特战队将在这里进行休整,检查装备和弹药,蛰伏待机,等到天黑后再行动。
待深夜降临,特战队迅速出击,直扑大使馆。直升机群兵分两队:一队和特战队一起行动,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另一队则负责控制大使馆附近一座足球场,在那里等待并接应人质。随后,突击队员和人质搭乘直升机返回“沙漠一号”,再换乘c-130运输机离开yl。
整个计划周密详细,不光出动了航母,还出动了160特种航空团,可谓是精英济济。
为确保行动万无一失,贝克维斯上校还提出派遣两架加油机一并前往“沙漠一号”地区,在那里为所有直升机进行加油,确保直升机燃料充足。另外由于此次行动难度大、参与兵种多,贝克维斯上校要求高空侦察机和侦察卫星必须紧密监视战场情况,遇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通知特战队,以防不测。
整个营救行动的代号叫做“蓝光”。
应该说,“蓝光”行动可谓缜密细致。直升机可以超低空飞行,躲避雷达监测,而且可以直接在大使馆周边降落,但速度不如运输机。所以贝克维斯上校让队员们搭乘运输机进入yl,行动过程中换乘直升机,最后再用运输机撤离,这样便可以优势互补、节省时间。
另外,使用反潜型的rh-53d,而不是运输型的ch-53d,则是为了麻痹对手。因为ch-53d一般不会出现在航母上。
如果yl方面获知从航母上起飞了ch-53d,很有可能会起疑。但作为反潜用的rh-53d,它从航母上起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为了能让rh-53d执行此次任务,美军对其进行了许多改进,拆除了其声纳和扫雷装置,加大了机舱空间,安装了副油箱和夜航系统,以便在夜间执行任务。
乍一听,这个计划简直堪称完美!
然并卵!
一句话,鹰酱家的大人物们都忘了一件事,三角洲历来运气不咋地。
1980年4月20日晚,贝克维斯上校把特战队员召集起来,宣读了命令,营救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24日,3架运输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