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自然的、鼓励的语气回复,表明无论他将要描述的事情如何,我都将秉持专业的态度,保持理解,而不是歧视,抑或嘲笑。
事实上,当我听他说出女儿的情况后,并没有觉得这种状态多么让人羞于启齿,只是多少有些吃惊。
“我女儿很优秀的,她就是不理人,一点也不理人……我的意思是,她从不见人,就算有人来看她,她也都是背对着人家。”这位父亲摊了摊手,表情无奈。
“她总是背对着人,是害怕和陌生人对视吗?还是……”我试图推测女孩不愿意理人的原因。
“不,根本就没有对视,她连脸都不转过来。不光是对陌生人……我们都好久没有见过她了!”
“我们”自然是指女孩的父母。
“什么?你们很久没有见过她,那她住哪儿?”
“她是住家里的。不过,她也都是背对着我们的,同住一个屋檐下,我们都好久没见过她的正脸, 都快不知道她长什么样了!”
“啊,这有多久了?”
“将近六年。”
当听到这个数字时,我心里先是一惊,紧接着便往下一沉。
这可能吗?
一对父母,和自己的亲生女儿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将近六年没有互相见过面?
“一面都没有见着吗?”想来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哦,倒也不是六年间一面都没有见着。一开始还总能看到,不过,每次打了照面之后,她就变得很情绪化,好像换了个人似的,大发脾气。后来渐渐地便一面也见不着了。”
的确是罕见的情况,至少在我的咨询经历里还从没有遇到过。
接着我又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向他做了询问。
因为丽丽不愿意见人,甚至已经基本不出门了,所以他请求我能到他们家里,上门给她看看。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问他:“这个情况这么久了,为什么从来没有带孩子看过心理方面的医生呢?”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