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着呢,我在海关见过,远远看着就跟一座大山一样,听说洋人的船最大能装一万石的货物,每次他们来咱们海关买东西,那真是大场面。”
一万石,也就是六百吨左右,比起朝廷规定商船最大不能超过三十吨,这个差距太大了。
“小年轻别叹气嘛,我们的商船虽然比洋人小,朝廷出海的船比洋人的船大。”
“多大?”
船老大道:“能有一万五六千石,比洋人的船大好大一圈,听说是明朝时期传下来的宝船。”
哦,那就是两千吨的船,现在看确实不小了。但是要和以后比的话,就有些不够看。
按照现代的规定,载重吨级在三千吨以下的船舶都叫小型船舶。远洋航行的船至少几万吨起步,多的有三十万吨。
富婆姐姐如果要搞远洋航行的大船,任重道远。
唐子归回过神来,朝廷不允许造超过三十吨以上的大船,富婆姐姐一个劲儿地叫手下人研究大船,听说在廉州府弄了个海湾已经开始建了,真不怕被抓?富婆姐姐势力这么大了?
负责船厂的刘山和唐子归在同一条船上,唐子归不懂就问,刘山得了主子的吩咐也没有瞒他。
“四个海关都在南边,大船一旦造起来十分显眼,根本隐藏不住。所以我们在廉州府的那个船厂如今主要是试试那个冒烟儿的大东西能不能装到船上,大船根本就还没开始建造。”
“那到底建不建?”
“建,但是不能在南方建?”
“去哪儿?”
“海参崴?”
“我艹,海参崴咱们能做主?不跟俄国商量?”
“怎么不能做主?”刘山感觉这话说的奇怪。
“康熙二十八年的时候咱们就和俄国人签了尼布楚条约,乌第河以南都是咱们大清的土地。何况,海参崴西南方向就是大清的龙脉长白山,再如何也不可能把海参崴给外人吧,除非大清……”要亡了。
刘山和唐子归对视一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