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师弟。”
李复也想去外面长见识。
郭金门不知道是不是偏爱出身不好的穷学子,先前收的两个弟子,朱轼是农家子弟出身,李复也是农家子弟出身,两人的求学路径相似,都是举全家甚至全族之力才供出他们一个读书人。
李复靠着博闻强识考上秀才,后又考进岳麓书院,拜郭金门为师。他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从老家到岳麓书院,从未去过其他地方,更别说出省。
李复哀求:“老师,圣人都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我明年将要考举试了,却只会在纸上写文章,连湖南之外的地方都没去过,考策论时,如何能写出精髓来?”
见老师不松口,李复继续又道:“小嘉年师弟和我年龄相仿,就已经独自从京城到岳麓书院求学,我……”
“行了,想去就去吧。你也年纪不小了,别做小儿之态。”郭金门嫌他烦。
李复嘿嘿一笑,他攀着嘉年的肩膀:“师父,你还要收拾什么行李,弟子帮您。”
“我这里不用你们,你们回去收拾行李吧,下午咱们就走。对了,家里马车不大,以免咱们三人乘车拥挤,你们别带太多行李。”
李复干脆地答应了,反正夏日天气热,衣裳容易干,带一套换洗的就成。
董鄂嘉年道:“既然如此,师兄跟老师乘一辆车,我和我夫人乘一辆马车。”
“哎呀,我都忘了,小师弟出身富贵人家,跟我等泥腿子不一样。”
董鄂嘉年瞥了师兄一眼,对老师恭敬道:“自从来岳麓书院后,我和夫人一直未回去看望过兄嫂,福建距离广信府不远,回来时,我想带着夫人顺路去一趟广信府。”
“手足兄弟,是至亲,确实该常回去瞧瞧。”
郭金门答应了,董鄂嘉年和李复这才退下,约好午时末在书院门口碰头。
“小师弟,没想到你出远门都要带上弟妹,夫妻举案齐眉,真是难得呀。”
“师兄客气,师兄和嫂子之间感情也不错。”
李复哈哈一笑:“还行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