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杨舒力觉得能接受,那个路口他知道,周边的餐馆生意都不错,至于价格多一点少一点,他不是很在乎。
接下来张有路提到他了解到的一个新形态,商业街。
准确点说叫商业街区,成都已经出现这种商业形态,比如南林生活广场。
听到广场两个字,杨舒力有了兴趣,因为百福广场的两个店铺是他的成功之作,如今,又要在成都向广场进军了。
第232章 他姐有男人了
商铺的事已经谈妥,进入签合同阶段。
账面上减少30万元,每月增加3500元现金收入。
杨舒力在那家面店吃了一碗荞麦面,味道比较特别,辣味十足,对他的胃口。
虽然招牌是荞麦面,还有很多其他东西,甚至有馍馍和豆浆,原因是有些从步行街出来的人时间比较急,没有时间坐下来吃东西,买些干粮和豆浆就走了。
杨舒力能理解这种情况,比如从重庆市来逛步行街的人,会成为这家店的顾客,匆匆吃点东西就赶车到汽车北站。
店主表示两年后租约到期,他们会继续租下去,杨舒力也知道,这种口岸,只要租金合理,店家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他们也知道两年后租金会涨价。
接下来张有路开始跑商业街区的店铺,杨舒力看中这种业态,因为它的店铺是统一管理,比较规范,很多事情都由商业街区的管理方处理,产权主人基本不用出面,只是收租金就行了。
有需求就有服务,这种业态就是为杨舒力这种人准备的,不愿和租户打交道,一切图简单。
星期三接到何筱芹短信,告诉他那件事又来了。
这周末又得在成都过。
星期四,商铺合同签字,杨舒力夸奖张有路办事效率高,给他放几天假,回家休息一下。
张有路春节后来到成都,一直没有回家,至今已有两个月,虽然小李还在成都上班,但他也应该回家看看。
张有路帮杨舒力跑商铺的事,原本打算不另外付报酬,算作公司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