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先于其抵达长江,所以他的选择并不多,一是直接由长江中下游突破我军的防线,再下江南;二是置我军于长江南岸于不顾,由上游元朝控制区过江,在江南与我军决战;三便是先与我军在长江两岸对峙,渡江南下慢慢图之,或者再派偏师从上游渡江,配合其渡江。”
光复军岸上部队的炮兵已经开到了岸边,人推马拉,布置阵地,一派繁忙的景象。
“先说说第一条选择吧!”许汉青将目光移开,嘴角挂着一丝微笑“这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就象现在这样,没有足够的船只,没有优势的火力,根本行不通。”
“虽然行不通,可总得试试吧,不碰得头碰血流,伯颜怎么知道不行呢?”张世杰在旁调侃地说道。
“没错,不试试伯颜是不会甘心的,都说光复军厉害,这些南下的鞑子不亲自领教领教,是不会服气的。”小皇帝笑着说道。
“再说这第二条,臣和参谋部都认为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此次蒙古军的统帅是伯颜而不是忽必烈。”许汉青继续说道。
“这有何不同吗?”小皇帝好奇地问道。
“陛下,伯颜虽然是丞相,但作战时却不能不考虑忽必烈的反应,江南战局已经糜烂,他再放弃两淮,任由我军过江进攻,这个责任他担不起啊!”张世杰在一旁解释道“而要是忽必烈领军前来,他所做的决定是没有人反对的,因为他是皇帝呀!”
“分兵作战,伯颜又没有把握既能守住两淮,不让我军过江,又能在江南取胜,如今忽必烈亲征乃颜,他又哪有那么大的胆子放弃两淮,导致大元时局动荡。”许汉青补充道。
“那他只有选择第三个方案了。”小皇帝说道。
“不错,要是臣来指挥,也只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慢慢来。先逐个拔除江北的据点,完全控制江北,再征集工匠与水手,大批造船,让军队进行适应性训练,等待时机成熟。或者抽调一部兵力,由上游渡江,迟滞我军在江南的攻势。”
“看来忽必烈是高估伯颜与蒙古军的实力了,对光复军的战斗力、武器装备的威力,了解不够。”张世杰说道。
“忽必烈何止是低估了光复军,他还低估了一个民族觉醒时所爆发出来的力量。”许汉青郑重地说道“江南百姓已经开始觉醒,开始反抗,这股力量岂是几十万大军便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可扑灭的,这个错误将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其实从张弘范的水师被歼灭,达春的江南主力被击破,整个天下的局势便已经逆转,北元虽还控制着大片土地,还能动员起上百万大军,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