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三冗,冗兵、冗官、冗费,消耗了国力,收入多,支出也多,更重要的是宋朝士大夫和地主阶层的贪婪,宋朝的主要收入都跑到这些人手里了,而百姓却苦不堪言。
借着此次光复江南,重整河山的机会,许汉青决心彻底地解决问题。在给张天河、陈吊眼等将领的命令中,许汉青要求他们痛下杀手,将那些首鼠两端的豪族地主连根拔除,解散族丁,土地全部以较低的价格由政府买回重新分配,而且以后不再出卖。敢于反对,等待他们的便是光复军严厉的打击。这也是光复江南的速度并不是很快的原因。
失去了土地的豪族地主,便没有了号召力,原来的佃户分得了自己的土地,再也不用听命于他们。
对于投降过来的新附军,光复军采取了异地安置,官、兵打散后分离的策略,这主要也是为了防止其中有豪族地主的子弟,不满光复军的政策而聚众哗变。穷苦人家出身的新附军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改造后,表现良好的便会被编入地方警备军,维持治安。
打倒一小撮,扶持或争取大多数,这便是许汉青的思路。
土地国有化,不准买卖,不准转租,并赋予农民永佃权,这是许汉青和一些幕僚们经过仔细讨论而提出的土地政策,并想以此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豪强兼并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兼并势力的扩展,过度的兼并不仅损害普通民户,而且侵吞国家利益,使政府在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摊派上都受到很大的影响,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豪强兼并之家,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加剧了剥削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矛盾,直接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导致王朝的更替,这也是现代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各行业平等,没有歧视,消除“重农抑商”的行为,使原本成为社会经济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商业成为不再被视为“末业”、成为被人瞧不起的下等职业,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就不会再成为封建社会个人财富的象征,也能抑制土地兼并。
由于工厂的蓬勃发展,针对劳资双方的约束性法律的健全,越来越多的百姓走进工厂,对土地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减弱。
军事上的不断胜利,对许汉青来说并不十分困难,只有当他在经济、政治上试图让人们摆脱原来的观念,重新树立起一套新的强国、富民的思想时,才感到倍加艰难。
许汉青摇了摇头,把思绪整理了一下,问道:“乃颜和忽必烈打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最新的战报传来?”
“双方在辽阳城下正在大战,据传来的情报上说,乃颜的部队在守城的时候大量使用了咱们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