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不是合作伙伴对自己的考量呢?
“两千万以内,都可以接。”
如果竞争不过对方,在对方拿地价格溢出两千万之内,我都可以接受。
都在猜魏涛会不会认,万没想到,他不仅认,还拿出来比大家心理价位都高的溢价收购态度。
就连认为自己最了解他的刘大龙,现在也觉得自己看不透对方了,对方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来自己面前赊账的画面就在眼前,怎么就一言之间,开口闭口都是千万了。
他是真不在乎,还是已经跟那边沟通过了?
由不得大家不去猜,如今曹海洋水涨船高,谁知道有没有给魏涛介绍一些厉害点的人物?如果人家早熟悉了,这用大家的钱结交一番落得一份人情,那多划算?
不想解释,也知道解释不清,魏涛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些都不是猜忌的理由,但如果钱多到迷人眼,那即便不是事的事,也一样会成为别人猜忌的理由,所以这种事防不胜防,曹海洋教给他,也告诉他,大浪淘沙,人之一生,朋友能剩二三皆是福气,合作伙伴能够最终善始善终不翻脸已是不易,不要求太多,也不要奢望太多。
固然悲观,却不得不承认这比事实还要真实,只是大家羡慕的是那极其少见得到‘标准’之上结局的人,纵横商场几十载,最终能够交下一个生意伙伴为真心朋友,不易,不易……
以目前魏涛这点商场长度,没有拍桌子骂娘,已然是他生意人身份之中的做人做事之成功。
在返回安顺街的途中,他分别接到了包兮倩、管春良、刘大龙发来的短信息,趁着红绿灯时,粗略看了一下,意思都差不多,我支持你,不要多想,大家也是想要聚起来商量一个好的应对方案。
魏涛笑了笑,将手机放在一旁,专心开车,心头却早已掠过了大家肯定都想过的一件事。
对比多花点钱,大家肯定都想过,这第二个项目到底能不能继续是大家合作?会不会有新的投资方进来?会不会有人退出跟别人合作照抄这个模式?
怎么做都在情理之中,就看谁先做了,在分道扬镳之前,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说白了,不过是大家的相互试探罢了。
曹海洋还不至于标新立异到在当下这个时代,不去用一下单位给他配发的车子,司机一大早到曹家,帮着搬运年货,开车将这一家三口送到了干休所,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将车子停在院内,而是卸完了给曹曦雨爷爷奶奶送去的年货之后,司机打车走了,曹海洋开着车,绕到了安顺街后门位置。
这是个不用担心车子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