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息事宁人。可是好端端一个大国,为了平息边疆的纷争,竟然愿意主动向番邦小国进献求和,这像什么话?当然此举并非满朝上下无人支持,主和派也认为此举有益,至少军队可以少些战损,求和文书上那点微不足道的交换于我朝不过九牛一毛。天子不容下臣冒犯皇帝的权威,却在外邦交涉的桌案上自甘折节,这怎么可能事纯粹的物质得失能一言蔽之的?接连半月,批驳的奏折如水一般地呈上来,联名上书榜首工工整整写着“谢士绪”三个字。古板的文臣训斥起人来引经据典,但也不比武将的好听多少。况且其中不乏旧朝老人,年纪比皇帝还大,哪里是能随意处置的。皇帝当然头疼,没有人能够接受如潮的谩骂,况有中书省封驳,求和的事情不得不按下不提,旁的地方倒是可以大做文章。谢簪星不是想不通,只是不能接受。“洗脱罪名是殿下亲口承诺的,可是抄斩的懿旨也是殿下送来的。殿下是在耍我吗?”她的声音有些哽咽,语气很轻。像是终于无计可施,又实在不甘心顺应天命,于是开始无理取闹。最绝望的时候明济给过她希望,可最终也只是泡沫幻影。“那殿下当时不如将我留在狱中,好过留下祸患,造成如今这般局面。”明济闭了闭眼睛,声音里有些无奈的拖沓:“我也只是臣子。”一个甚至处境也很糟糕的臣子。“我得先是储君,然后才能有资格翻案。”没有背景的太子殿下,连坐稳东宫都分身乏术,哪里能违背皇帝的意志。俗语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试图在此刻辩解当初的身不由己,转而又觉得此举实在令自己更狼狈。于是他默了默,没再为自己辩白,转回正题:“已经牵连了许多人,若你再一意孤行下去,只会葬送更多无辜。”即使她的本意并不愿意伤害到无辜之人。谢簪星双手在身前交握,隐藏在宽大的袖子底下,但是袖子上绵密的褶皱,显然泄漏了她的心绪。“我在老师的书房里见过你抄的正气歌。那时你年岁尚小,笔力不足,因此字体圆润,但是笔锋处弯折顿挫,风骨凌然。”“你失了本心。”他说。谢簪星眼睫轻颤,缓缓抬眼看他,嘴唇抿紧下压,像是压抑着什么情绪。为了完成一个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使命,太不择手段,她自己也备受煎熬,战战兢兢。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