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是一位君。
有一些官员心头已浮现这样一个想法——或许皇上远不是他们曾经以为的那样。、
但现在,还远远未真正尘埃落定,远在皇陵的秦王、不知所踪的七皇子,或许都在虎视眈眈看着京城。
先帝晚年昏聩,皇子之争时他为了削其党羽处置了很多无辜官员,导致朝廷元气大伤,目前可用人才更是寥寥。
在这种情况下,原主登基后的所作所为无疑加速了大周灭亡的进程,但大周灭亡又不能只怪原主,只能说后几代帝王在位时大周已然有了颓势。
总的来说,现在是给晏玄钰留了一堆烂摊子。
不过,能一步步改变眼前的状况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晏玄钰甚至做了准备会有官员站出来反对内阁的成立,但是现实是他说完这件事后没有官员反驳。
晏玄钰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内阁能成立他是高兴的,这样的话奏折能直达内阁,然后到晏玄钰的面前,他之所以放心内阁是因为将十几位政治上不同派系的官员放置一处,晏玄钰不信他们能私下操作什么了,至少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但晏玄钰又有点不高兴,他自认为有时候自己的决策会是自己想当然的结果,纵然他用现代思想想到的方法是利大于弊,对大周有好处的,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现代人,他想到的法子是否适合大周目前的情况,是否在某个地方有可行性——这些问题,晏玄钰做不到每件事都能想得面面俱到。
不是他有受虐心理,而是他希望自己在提出一个决策时,朝中能有人站出来分析这件事的利与弊,而不是现在这样皆站着像木头一样一言不发。
眼前的朝堂就像一潭死水,有一部分原因是那些有才学的官员还因为有所顾虑未敢开口,晏玄钰也希望之后科举能给朝堂上带来他想要的人才。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韩元为韩国公,领内阁牧,授内阁首辅,刻日上殿侍君。钦此!”李忠贤宣读手里的诏书。
韩府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