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晏玄钰来到这个世界后的感慨。
只因他就一个人,想事情是有局限的,很多事情他无法立刻想到,需要某个时候某个东西出现在他眼前,晏玄钰才能想——哦,这个可以那样做啊。
比如此刻,前脚刚下朝,后脚就收到从京城外送来的奏折。
晏玄钰回到承天殿先大致看了一遍,发现是关于“盐”的。
晏玄钰一直在京城,还是京城最中心的皇宫,向宫里供的必定是品质最好的盐,一时间竟然真的忘了“盐”这件事。
盐是个好东西。
人如果长时间不摄入盐分,可能会出现四肢无力、全身水肿等现象。
大周的盐一直是官营,为此产盐的地方均设有盐运使、巡盐使。
晏玄钰真是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
大周这个时候主要的制盐方法竟然是海水煎煮成盐。
不是大周人傻不知道晒盐——大周东部沿海地区早就有将海水引入盐田后通过风吹日晒等方法,再经过简单加工后得到食盐,但是一来需要的时间周期很长,二来十分受天气限制,效率较低。
大周的盐主要是用海水煎煮为主,也就是“土法零星制盐”,要想得到精盐需要更复杂的工序,也需要更多人力。
大周不准私自贩盐,但是这个“不准”就耐人寻味了——律法里没有明确说明对私自贩盐有什么惩罚。
架不住贩盐的高额利润,民间出现大批盐商,当地豪强也地理位置便利大发其财。
这封奏折就是为了说此事,盐商“日益猖獗”。
若他们有几分良知也就罢了,偏偏为了谋利无所不做,哄抬盐价。他们是暴富暴利了,可若是放任下去便是扰乱了市场,重则造成当地乃至整个大周动荡。
像盐这种东西是一定要官府紧紧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