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也忍不住都屯了几十张。
一银币的投资谁都不敢赌,但是一个铜子儿,全家人咬牙省一顿就省出来了,这投资谁都敢试试啊。
但是直到整个贝比陶来郡的人们几乎家家户户都屯了纸,也没有等到平纸涨价的消息。
全家人都是文盲的普通农民用不上这些纸,等他们意识到平纸不能涨价,想转卖出去的时候,却发现那些识字的贵族老爷们屯的比他们还多,一铜币十张的纸已经够便宜,可到底花了钱,他们总不能亏本卖吧?
亏本卖舍不得,农民家庭总不能花钱买无用的东西,咬咬牙也要给这些平纸找些用处,于是有的农民开始用平纸包食物,而更舍不得钱的家庭开始试图用纸写点什么。
用纸写字天经地义,笔只要地上捡根棍子烧成炭就能得,纸笔都有了,就差字了,于是为了用纸写字,农民们又开始找上附近教区的教士,求着人要学识字。
在无人知晓的时候,贝比陶来郡中下层人民因为一场失败但是又不至于倾家荡产的投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自主扫盲运动。
而同样的扫盲,在雅格郡进行得更长久也更悄无声息。
这主要是因为雅格郡地方更辽阔,这里的普通百姓套牢在手里的纸更少的缘故——毕竟河运发达的雅格郡可不缺从外面来的商人,本地的平纸再怎么便宜得狗都不要,总有不明就里的外地肥羊可以宰,手里屯了纸卖不出去的农民要比封闭的贝比陶来郡少得多。
但是雅格郡人民又有另一样优势——他们老师多。
伴随着霍格斯郡的瓷器商人开始进入雅格郡各个地区贩卖瓷器,一些特殊身份的人员也夹杂在这些人里进入了雅格郡的乡村地区中,他们在霍格斯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夜校教师。
这些夜校教师比普通的夜校教师还要更特殊些,因为他们都是霍格斯郡的教士,有着丰富的对付底层劳动人民的经验。
很快,这些家伙身上带着特米里亚主教的介绍信,借着搞教会活动,免费传播神明福祉的名头,开始在雅格郡各个乡村地区联合当地的教士开始为当地农民“扫除灵魂之灰”。
识字大家不在乎,但是扫除灵魂之灰,让神明看见自己?大家都乐意啊。
相同的理论和相同的经验换了主教的名义,在底层人民身上同样好使。
雅格郡的底层扫盲运动同样进行得轰轰烈烈,来自霍格斯郡的教士们一边教识字,一边不忘替自家公爵搞宣传。
宣传的当然都是广为人知的事,比如瓷器的制造方法就是她发现的,比如霍格斯郡的农民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