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反道:“那要不然为何叫每日要闻,而不叫每月要闻呢?”
说书人又问:“这上面记录的都是真实发生的?”
儒生被接连打断,不耐烦道:“你是第一次才看吗?”
说书人:“……”确实是第一次看,是他孤陋寡闻了。
说书人放低姿态:“在下是滇阳人,很久没来应平了,多有冒昧还望海涵。”
儒生这才回头看着他:“你是外县来的?怪不得。”
儒生夸夸卖起每日要闻的好来,仿佛他是这要闻的主笔:“……官府办的,听说以后要专门成立一块新闻社,陆长随为主编,还得招人,对新闻敏感的,还要派到外县去采访,到时候我们不仅有本地要闻,还有外地要闻了。”
“这才是真正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
说书人心头火热,这分明是他每天要干的,不同点在于要闻是纸质的,而他在茶馆拿一柄折扇,全凭一张巧嘴。
还有那采访,怎么采访?
这些疑问一旦滋生出来,犹如一块石头落在他心口,不上不下。
赵货郎兴致盎然看完,拉着他离开人群;“先去县城里找吃的吧。”
集市显然是刚刚落成,听说后面要以生活广场为中心向四周扩建,赵货郎可以想象,若是店主入住,商铺都开门迎客,定是一片车水马龙之貌。
而老的应平县城里倒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已经开始张灯结彩,准备着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也不知武今何时能恢复这样的生机。
赵货郎很快顺着记忆找到南街巷,随便在一家摊前落座。
“店家,来两碗馄饨,再加两碟肉。”
说书人细嚼慢咽,赵货郎很快吃完,他把嘴巴一抹:“你慢慢吃,我去转一圈。”
说书人吃完之前,赵货郎正好回来,他神神秘秘对说书人一笑:“兄台,你猜我刚才遇到谁了?”
说书人好奇:“应平县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