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家宅,还非打即骂,要我说,当初要不是这群叔伯滋扰,人家高宿也能拿个案首。”
“拿案首?没打死都算好的了,幸好趁着饥荒逃走了。”
左邻右舍七嘴八舌的,都在为高家兄弟愤愤抱不平。
又有人道:“听说他们逃到应平后,吃喝不愁,这是真事吗?”
另一人煞有介事道:“确实是真的,我认识隔壁村一家子,差点饿死了,也是举家迁至应平,听说人家现在混得风生水起呢。”
众人不说话了,无言的气氛在老槐树下蔓延。
良久,一道声音打破沉寂:“什么时候,咱们博阴也能像应平一样?要是那应平县令是我们的父母官该多好啊。”
博阴的这一套操作,经观星舍驻地记者传入陆久安的耳朵,陆久安听罢只是一笑置之。
“咱们公子培养出来的人,博阴什么都没干,就想把功劳占为己有。”陆起不爽快。
陆起既是观星新闻社的主编,也是社长,他本是自幼长的陆久安身边,耳濡目染下,一举一动都带有陆久安的影子。
如今独自一人挑大梁运行偌大的新闻社,这几年下来,陆起变的愈加成熟稳重,脸上的稚气消失不见,随着能力的提升,眼里闪着自信的光芒,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着刚毅和坚定。
陆久安看着他一点点成长,从当初刚见面那个还有些许腼腆,眼里只有自家公子的小男孩儿,到如今的有主见有理想的少年,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别人怎么做不重要,当事人如何想才是最重要的。”陆久安道,“假如以后高家兄弟真中举了,衣锦还乡的也不会是博阴,而是应平。”
他就是这么自信,应平可以给百姓带来这样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对了,公子。”陆起递给他一份策划案,“广木省城的观星分社已经建成,记者和编辑也选拔到位,两日之后就可以运行出第一版要闻,向学政已挂名分社长。”
陆久安接过策划案看了看,点头道:“这事全权交给你处理。”
当初向道镇主动给新闻社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