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纵观前朝历史,儿臣惶恐民间效仿皇室,导致寡母幼儿无所依,而我大汉将因颠倒礼法而覆曲沃桓叔,孺子王之难!!“
刘瑞虽然不停抽泣,但是口齿却一如既往地咬字清晰,甚至在提到曲沃桓叔,孺子王时特意提高了声音,务必让窦太后明白她要做的事情有多么恐怖:“孙儿怕呀!父皇也怕!!难道大母不惧百年后,孙儿与堂兄弟亲缘相残,大汉天下分崩离析吗?”
“住口!!”窦太后的呵斥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有力,更是在接下来的话里带着颤音道:“给孤滚出去。”
刘瑞见状,再次行了个大礼,终于不带哭声道:“不孝孙告退,还请大母勿因不孝孙而难过。”
说罢,刘瑞便弓着身子,保持着行礼的姿势告退。
跟着刘瑞的小黄门直到出了长寿殿才哆哆嗦嗦地吐了口气,交集道:“殿下您也忒大胆了吧!居然敢在太后面前那么说。”
因为刘瑞的身高问题,弓着身子的小黄门恨不得抓烂头发,焦急道:“怎么办!怎么办!要是太后真的记恨您,耽误的可不只是您和皇后啊!”
“急着什么,天还没塌下来呢!你就急成这样。”刘瑞瞥了眼这个被他从永巷里救出来的小太监,忍不住叹了口气:“放心,还有太皇太后和父皇挡着,太后就是再不满,也不会对亲孙子下狠手。”
末了,刘瑞还敲了下小黄门的脑袋,无奈道:“李三,你这心理素质,以后还怎么承担重任?”
不过话又说回来,李三那“八十六”的忠诚度在椒房殿里也是首屈一指。按照系统的解释,七十以上的忠诚度就属于死忠里的死忠,而到八十就是属于对方愿意为你去死的地步。
估计东汉的关二爷对刘备也是有着八十以上的忠诚度。
而在刘启的朝堂上……
不是刘瑞有意贬低,而是刘启的大臣里,即便是他大力扶持的晁错,也不会有八十以上的忠诚度。
这也是刘瑞对李三充满耐心的主要原因。
他身边的人可以不聪明,也可以出身卑微,但是不能不听话或者作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