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饭过后,赵非乐让儿子护送隔壁的祖孙回家,然后同女儿对视一眼,沉吟道:“你阿兄是个暴脾气,所以从我到巨子都没指望他去带领墨家弟子出仕,或是像你一样去做个探路石。”
子鸢听了也是叹了口气,无奈道:“我明白阿兄的意思,他是支持‘举贤者为王’而非‘天命所归’,更怕墨家再次走上相氏里之墨的老路,给刘家当牛做马后被一脚踢开。”
墨家在“天下学派不归杨,便归墨”的辉煌后也曾在秦国有所作为,甚至差点一举成为秦国的第一学派。那时不仅是秦献公和秦惠文王对其礼遇有加,甚至连秦国的法家第一人商鞅,都愿放下身段地接触墨者,从而促成墨法的第一次合并。
然而随着秦国吞并六国的脚步越来越快,墨家的理念与逐渐膨胀的秦国相形渐远,最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秦国只是想借墨家修建器械,凝聚下层,顺带为发动战争找个借口。
毕竟没有弯下腰的墨家深耕于民,法家也不好去抓全民思想,更不好像AI一样精准榨出秦人的潜力,将秦国塑造成可怕的战争机器。
而在始皇一统六国后,墨家的那套理念无疑是眼中钉,肉中刺,甚至比跟秦始皇斗狠的儒家还恐怖。
毕竟儒家再怎么跳脱,也不像墨家一样已经触及到让封建制度感到胆寒的思想。
尤其是对见识过墨家潜力的秦国而言,除墨几乎是平定六国后的心照不宣的事。
这么看来,墨家还是很羡慕儒家的,并且从“国家”晋级为“朝代”的秦朝对儒家还是很温和的。
毕竟真要赶尽杀绝的话就不会弄得大张旗鼓,更不会让儒家还有机会搞出“焚书坑儒”的舆论。
“你的意思我会尽早告诉巨子,顺带把你嫂子和侄儿侄女送去南方,交由你伯父照顾。”赵非乐知道刘瑞既然下了最后通牒,他们不送出几个墨者是不行的。可是为了避免墨家重蹈覆辙,无论是他还是墨家巨子,都不可能让墨家一股脑地押宝刘瑞,否则要是后者出了什么意外,或是像当年的赢氏那样翻脸不认人,那可就全砸锅里里。
所以在送子鸢进宫时,墨家的策略就是刘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