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张苍九十岁告老的例子在前,刘启想要逼其返乡是不可能。
事已至此,皇帝的唯一选择就是让申屠嘉体面地去死,才能让削藩之策顺利进行。
而在申屠嘉死后,刘启还得保住晁错,保住这个满朝里还算实干的大臣。
能替晁错上书削藩的即便不是三公九卿,那也得是二千石的上卿。
连比二千石的大臣都不够格。
毕竟是要磨刀霍霍向藩王的人,随便丢个无名之辈是在看不起谁呢?
而在二千石的大臣里,各地的太守牧州是不能随便动的,尤其是像云中县,武关这样的门户地,其牧守的重要性几乎与掌管京城民政的内史相提并论。而在两千石上的其他官员里,大匠负责皇陵这类的重要建设,是高级技术人员,不能动,所以只剩下隶属太子班底且能向皇帝上书的“二傅一詹”可以一动。
要知道晁错当年就是凭借太子詹事的身份主持捐粟。
而太子太傅,少傅一般是由丞相或大儒担任,在后世加上太子太保前是有权利行使监护太子,训诫太子,任命太子属官的。所以说太子二傅相当于太子的仲父,面圣的机会也是相当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