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强瞒上,几乎是把当下的隐患掰开了,揉碎了地讲。并且在当下的基础上设想过关中如果没有应对,最后等各地的豪强们做大做强后倒逼着皇帝废除高祖定下的迁徙政策会有什么后果。
听得刘启从满眼玩味变得正经危坐,最后甚至眉头紧锁地身体前倾,就差在脸上写着“朕的江山要完”。
第61章
刘启不知道的是,比起晁错的“农民过得很可怜,一家五口都没钱”和刘瑞的“黔首们都在负债生活”的论调,原本会在武帝时获得重用的董仲舒对颇受赞誉的“文景之治”骂的更狠,直说在文景之治下的黔首们过得与乞丐无疑。
而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文景之治的经济情况确实挺魔幻的。即便是快干死西方经济学的土耳其经济学都不会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还不民众增加收入,而文景之时……
说句扎心的话,西汉这一代代的换了四个皇帝,结果还是临朝称制的吕后有点经济常识,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和促进商业发展,甚至在建国之初就敏锐察觉到了土地兼并的苗头,对豪强乡绅的地产进行限制,避免他们侵占农田用以筑宅。
如果不是匈奴的趁机打劫和刘吕两家的权力之争导致吕后搞出偷工减料的八铢钱,兴许文景之治下的黔首们还能做到收支平衡,至少得到武帝前期才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所以在西汉的15位皇帝里,武帝治下的黔首们过得最惨,宣帝治下的黔首们过得相对好,这也算是历史给刘彻开的一大玩笑吧!
刘瑞知道,跟上头的人说“农民很穷,赚不到钱”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只会嘴上说着“我知道”,然后将其抛之脑后。只有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触及到以后能不能拿到钱,黔首会不会像推翻桀纣子婴那样推翻他们。
因为刘瑞的口才很好,描述得很真实,而且还对未来进行了很唬人的预判,所以从刘启到三公都不觉得刘瑞是在开玩笑,因为只要看过少府内史的汇报就会明白刘瑞说得不无道理。
《二年律令》里规定了黔首拥有一顷地,也就是240亩(汉制一顷相当于现在的4.2公顷),并且在《二年律令》出台前,高祖就在西汉五年五月的诏书里对军吏士兵进行赏赐;让躲避战乱的人回归故里,恢复先前拥有的爵位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