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
和后世一样,巴蜀的井盐是小资OR高端消费,海盐才是大众吃的。
刘瑞来巴蜀的目的之一是把吴国盐政的高端品给打下去,然后在巴蜀试验了后世的制盐法后,去楚国将吴国盐业的低端市场也彻底抢走。
盐铁政,盐铁政。
吴王靠着两大支柱从关中疯狂吸血,支起他搞七国之乱的底气。如今只要借巴蜀和楚国的盐业将吴王的支柱毁一半,就能使吴国大乱,从而令吴王狗急跳墙。
“传孤指令,参与制盐的工匠赏钱三千,并将官吏的功绩上报于父皇,请天子赐爵。”刘瑞下手一挥,底下人无不惊喜万分,明白自己的前程稳着,靠着此地的制盐业怎么能混个铁饭碗,然后给子嗣留个举孝廉的后门。
刘瑞来后,被薄皇后派来的子鸢一面照顾刘瑞的生活起居,一面按照刘瑞的意思编写幼儿读物,然后还要抽空问问信乡公主和刘越的功课,和她父兄一样忙成陀螺,但她也非常享受这种境遇。
有活干总比庸庸碌碌的强。
她或许死前都没致君饶舜的机会,但也能借许多事证明自己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诲,没有给墨家丢脸,同时让嘴碎她和兄弟一起读书的人彻底住嘴。
所以殿下交给她的事情必须做好。
尤其是这编写音标的活计。
通过教信乡公主和刘越,乃至当地幼儿的机会,子鸢得以实验自己编写的音标适不适合幼儿教学,不至于让后来之师搁那儿和尚念经似地拿《仓颉篇》搞填鸭教育,弄得不仅弟子痛苦,师傅也无比难受。
至于刘瑞为何不拿后世的《切韵》来用……
大哥,你当这是制盐呢!
拿隋唐的东西来搞今天的教育也不怕串戏。刘瑞就是脑子被驴踢了也不能把拿来主义用在这头。
权衡之下,他只能给子鸢说了个大概框架,让其下去自己琢磨。
子鸢见状,索性在当地开办童学,教黔首的孩子读书写字。
本地黔首见状,自是犹豫,但是想着人家是太子身边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