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先去拜见两宫太后,而是来朕这儿,不就是为了试探下朕的态度,然后借朕的手去教训下越做越过分的勋贵们吗?”
“您既然知道又为何要为难我。”刘瑞见状也是无比郁闷道:“保送堂邑侯世子的纸条可是您写的。”就这态度,你让他怎么想?还不得往走后门的方面去想。
况且就科举的发展史来看,真正完善科举制度,把后门堵上的还得是宋朝。
顺带一提,大宋虽怂,但是在避嫌上却是做的比大明要好,不仅出台了“糊名制”和“间隔就坐”,甚至还把有亲戚同门在本地为官的考生调到别处去考,真正做到了让贫困学生顺利出头。
相较之下,唐代光是有记录的大规模舞弊就有两三次,甚至大诗人王维就是走公主的门路跟张九龄的弟弟争夺状元,而李白杜牧也是在阅卷时被考官贬了名次却又无可奈何。
盛唐时的后门都明目张胆这样了,那汉唐……
“你那是什么眼神?”
刘瑞直勾勾地瞧着刘启,就差把“我是想要公平的,但你这个当皇帝的率先坏了规矩又咋能怪我”的委屈意思写在脸上,看得刘启分外火大。
“为人臣者给君父背锅还能委屈你了。”刘启佯装生气地骂了句,但态度也是软了下来:“况且藩王都没削完呢!这个时候跟勋贵们闹翻也不好,更不能由你和朕去挑这个事。”
说罢,刘启还敲了下刘瑞的额头,恨铁不成钢道:“你平日里的机灵劲儿呢!坑轵侯时的脑子呢?”
“朕和你大父,乃至高祖能用功勋外戚对付藩王,你就不会用各大学派对付功勋外戚?”
“动动你的脑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
来不及揉额头的刘瑞愣在原地,随即发出抑扬顿挫的“aem……”。
刘启见状也是拢着袖子瞪了眼儿子,从鼻孔里哼出两股怨气:“你以为朕同意你在阳陵那儿捣鼓了几个月就是为了给你做面子。”
“是给您做面子。”
“别插你阿父的嘴。”刘启不悦道:“朕是为了给各大学派留出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