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
“关于这点,臣也问过隔壁的栗夫人和宫外的栗卿,您想知道他们的回答是什么吗?”
“廷尉真是说笑了。”努力不给赵禹留下语言漏洞的程姬冷冷道:“除了您,谁会好奇行刺之人的理由。”
赵禹无视程姬的讽刺,自顾自道:“一个说自己要是有这本事就不会让太子活到今日;一个说肯定有人打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主意。”
“程夫人,您说到底是栗夫人和栗卿的话比较可信,还是您与三位藩王的澄清比较可信。”
听到对方提及自己的最大软肋,程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声音颤抖道:“陛下竟如此绝情?非要至自己的儿子于死地。”
“如果没有陛下遇刺一事,您也不必见到陛下如此绝情的模样。”赵禹突然放柔的语气,暗示性十足道:“程夫人素来安分守己,只是这安分的主君也会遇上不安分的奴婢。”
“而这种情况在宫里宫外也是很常见的。”赵禹观察着程姬的表情,继续说道:“程夫人或许对现在的一切感到满足,可是您的身边存在鼓动您或几位藩王更进一步的人?”
程姬的眼睛动了下,但还是在压抑的沉默后摇了摇头,叹息道:“我和贾姬都是被馆陶长公主举荐入宫的,家里唯有快出五服的程将军能堪大任。只是廷尉若从程将军那儿挖出些蛛丝马迹,也不至于在深宫妇人这儿浪费时间。”
这倒是句实话。
虽然就现有的证据来看,曾任长乐卫尉的程不识已经满足了作案时间,动机,以及可靠人选。然而怪就怪在如今证明程不识参与刺杀的唯一证人就是那个越权的卫士令。程不识本人并不知道卫士令打着他的名号与李广沟通——因为他在刺杀发生的前一周就不再担任长乐卫尉一直,而是准备接替魏尚成为云中郡守。
至于那个莫名其妙被扯进来的李广……
即便是现在回忆起审讯李广的过程,赵禹都忍不住脸部一抽。
你很难想象这么个情商与政商都趋近于零的家伙居然给皇帝守了这么久的大门——而且还未出过大乱。
或许正是这种成绩给了李广疏忽大意的绝妙底气。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