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之君祭祀?
一想到那个场面,纵使是冷静的晁错也有眩晕之感。
汉家讲究事死如事生。
自周朝以后,臣子想如伊尹那般以天子之礼下葬,受皇室血食是绝无可能的。
除非……
“臣斗胆请问陛下,这《麒麟功臣录》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某个比较激动的臣子迫不及待道。
“自是在其仙逝后由朝会议其生前功绩,牌位座次,最后由君王决定是否列入《麒麟功臣录》,并且赐其配享太庙的待遇。”刘瑞说罢还压迫力十足地问道:“唯君上者可定臣子功绩。”
说到这儿,他的目光扫过下座的臣子,语气突然柔了下来,甚至带了丝调侃的意味:“诸位都是大汉的忠臣,总不会以臣子之身……强抬人进刘氏太庙里吧!”
这话可不是一般的诛心,同时也能从中听出不妙的意味。
皇帝怕是指桑骂槐地斥责他们在给先帝上庙乐的事上推三阻四,非要逞下硬臣之能。
毕竟这事可大可小。
若是皇帝非拿君臣之道强压他们,咬死他们不忠先帝,非要踩着先帝的名声为己抬轿,那么这场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便难以收尾,甚至造成皇帝罢免乃至隐晦赐死一批朝臣,才能掀过这一章的流血政治。
而这正是大朝会上的聪明人都不想看到的最坏情况。
所以刘瑞的态度已经很明白了。
选一个吧!
是以朕唯马首是瞻后争取得个配享太庙的善终,还是被朕当场撕下老脸。
即便是有申屠嘉那样的老倔牛在,资历老又位高权重的大臣们也很难跟上。
毕竟那可是太庙啊!
供奉着皇帝牌位的太庙。
若是能在太庙之侧谋个位子,死后享受皇室血食,那么至于他们的家族,子孙后代而言,无疑也是莫大的荣耀与政治资本。
而且是比“任子”还要长久的荫蔽。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