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
都僚的身子晃动了下,难以置信道:“翁主的话可当真?”
乌伤翁主向关中的方向拱手,无比坚定道:“天子之言,岂能有假?”
都僚的嘴唇蠕动了下,真心实意地向关中的方向行了个大礼:“僚谢汉家皇帝之仁举,恐此生难报陛下之恩。”
这种你背刺我还帮你打走偷袭的仇家,然后还把“约定好”的报酬退一部分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仁义的范畴,开始向“冤大头”的范围靠拢。
刘瑞知道要是乌伤翁主下令这么做一定会被群臣乃至民间的读书人骂得狗血淋头,所以决定亲自下旨,替乌伤翁主挨骂。
“陛下倒是照顾乌伤翁主。”已经升为丞相长史的文党在进宫前就被好几个朝臣以喝茶的名义请去谈话。
无论是耿直的狡诈的,年长的还是年老的,都在斥责皇帝不该放过那些犯上作乱的东瓯人,甚至表示乌伤翁主一妇道人家本就没有管理半郡的能力,所以应派有志之士接管此地,而不是让乌伤翁主一错到底。
刘瑞:有没有一种可能,拍板的不是乌伤翁主,而是朕。
会稽郡郡守:有没有一种可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熬资历,不想接手会稽郡南边这个烂摊子。
当地的移民: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背井离乡地来到这儿是想过好日子,而不是接二连三地被人偷袭毁田。
写作丞相长史,读作丞相预备役的文党已经笑得脸部僵硬,所以去宣室殿的路上揉着脸皮,声音里满是无奈:“只是这照顾如同一张纸衣,并不能保乌伤翁主名声无忧。”
刘瑞倒是四平八稳道:“依你所见,谁能接替乌伤翁主之责?”
且不谈会稽郡南部本就是雷区,就说乌伤翁主的身份就很尴尬——宗室,皇帝亲派的地方一把手。接替她的无论干的好与坏都会成为皇帝与臣子的夺权借口。
别以为党争是明朝特色。
若不是为了夺权,西汉的皇帝也不会借天象之说把官职改来改去,然后在汉武帝一朝努力分化丞相的权力。
所以那些借机发难的只是想跟皇帝夺权,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