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个替上背锅的活计只能交给法家子弟——毕竟在给君王背锅上,他们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二位皆是大汉的栋梁,岂能于朝堂之上开启党政之祸。”眼见晁错炒热气氛,并且还以一己之力逼退一三公之首,一九卿之臣后,刘瑞也是顺势下场,各大五十大板道:“还不快速速归位,莫让朝会变成九市之地。”
“诺。”陶青与晁错就算再不服气也得给维持秩序的君王一个面子。
晁错倒好,毕竟没被劈头盖脸地骂了顿。
而陶青就不同了,完全能从刘瑞的语气看出他对晁错的包庇,所以这声应承之“诺”里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委屈,以及他被两代帝王视作傀儡的委屈。
啧!真是出了名的人菜瘾大。
靠着好妹夫(张汤)而顺利混上一官半职的宋子侯许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真想对着低气压的陶青破口大骂——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乞丐碗前凡尔赛。
你个当丞相的有什么可委屈的?啊!有什么可委屈的?
如果不是你陶青足够听话(愚蠢),便于皇帝控制朝堂,就凭你那三脚猫的功夫别说是出任三公,连九卿之位都排不上号。
有这运道,你陶青居然还不满足?赶紧拜拜阿父的坟头吧!若非祖先显灵,青烟直上,哪有你封侯拜相,一人之下的好日子。
不仅是羡慕嫉妒恨的许九在心里骂个不停,就连一些资质中庸,混的不如陶青的勋贵之后也收起那份短暂的同情,开始嫌弃陶青是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货色。
哎!心疼一个混到丞相,当了半生三公九卿的人生赢家做什么?
陶青就算今日之后名声扫地,他也能靠三四十年的政治积累为后代铺出青云路,然后在上千户的食邑供奉下安度晚年。
可笑吗?
但这就是陶青的真实下场。
玩政治的谈脸就跟华尔街的谈良心一样“你法我笑”。
上座的刘瑞自然没有放过底下的表情变化。
那些能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