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公孙弘的前辈。
同桌的儒生没有看出公孙弘的落寞,而是在那儿喋喋不休地讲述着上次科举的美妙场面,好似自己亲身经历过:“师兄可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长安市令不过是第四名就得了一家彻侯之女的青眼,凭此住进宋子侯在长安八里的宅子。可跟状元及第的丞相长史文公相比,那可是拍马不急欸!”
儒家最骄傲的莫过于在首次科举里拿下前三其二的都是儒家子弟,并且在前十里也占了一半。
为此,无论是“鲁诗派”的申公还是公羊派的胡毋生都门庭若市,每日有彻侯和富户带着成箱的铜钱请求让子侄拜入二者门下。
就像清代的绍兴师爷遍布大江南北,《人民的名义》里也有秘书帮和汉大帮之别。
在古代,除去宗族力量,也就只有同门之谊最为牢固,门槛最低。
只是这同门之谊是否演变成现代的学阀与明代的朋党,还需进行一番调控。
不过就现在的情况而言,百家争鸣总好过一家独大。
与其让勋贵垄断上升渠道,重复《周礼》的阶级固化,倒不如借学派之手打破现状,培养一批真正的寒门学子。
“文公可是陛下钦点的未来丞相。”与公孙弘同桌的儒生荣辱与共道:“查抄绛侯与汝坟侯后,陛下便把绛侯子侄在长安的宅子赐给文公。”
“那可是尚冠里的宅子欸!”
西汉的尚冠里与戚里至于现代就是曼哈顿的上东区,北京的万柳书院……的加强版。
汤臣一品搁这儿都不算什么。
要知道,长安八里的地价都炒到四十万钱一户。更别提权贵林立,扔块砖头都能砸死关内侯的尚冠里。
绛侯周亚夫可是官至丞相,其父平定诸吕之乱的老牌贵族,自然在尚冠里的黄金地段购入房产。
他家在被当今天子连根拔起后,因为要给昌平大长公主与周翁主一点薄面,所以留下周家老宅作为周翁主的陪嫁,余者都被收入少府,用于陛下赏赐功臣。
刘瑞赐给文党的尚冠里宅邸虽然比不上周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