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内容,并不在意对方叫啥的刘瑞愣了下,但很快就明白对方说得是谁:“刚才那位颇擅数的年轻儒生。”
“正是。”
坐回原位的刘瑞摸了下上唇,缓缓问道:“朕没记错的话,倪宽是欧阳生的弟子吧!”
欧阳生注《尚书》,与其子弟构成儒家春秋派里比较低调的欧阳春秋。
不过其低调并不意味着历史上没有欧阳尚书派的一席之地。在儒家几派打打闹闹地合为一体前,欧阳尚书派是少数没有被重点打压,而是被慢慢消化的一派。盖因这派的人主职学儒,副业养生和看星星,所以对外界的攻击力不强,以至于被不少学派视作儒道(黄老家)之学。
顺带一提,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东方朔就与欧阳尚书派交好,并且为倪宽的女儿与其恩师欧阳生的孙子做媒,谓之亲上加亲。而在西汉之末,王莽的恩师也是欧阳生直系后代欧阳政。
虽说刘瑞明里暗里地捧起诸子百家里的小众学派,但也不能真的不顾大学派的面子。
这群人连秦皇汉祖都敢骂。
况且就式微到也只能在小说家那儿找找场子的阴阳家而言,真要为个弟子与欧阳尚书掀了桌子也不太合适。毕竟这事儿终究不是阴阳家站理,而且惹了欧阳生不满,其它家也会警惕小派挖其墙角,最终导致阴阳家不仅得罪了儒家,更是成了小众学派的集火靶。
你说你敲人墙角就罢了,为啥要翘学派山头的墙角,搞得一些难以传承的学派都无法去捡儒法黄老的残羹冷炙。
就像衡水高中的差生放到贫困区能吊打全县。
同样的,儒家这个最先搞填鸭教育的学派所教出的弟子即便是差生也比生源到了快要断代的小众学派好上不少,从而让小众学派里多了不少捡漏的行径。
对此,大学派们知道吗?
肯定是知道的。
但是他们阻止吗?
这要看情况。
比如法家的普通子弟转行到农家或墨家符合法家的基本利益。
只要不出“孝出强大”的李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