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人溺死。
众人倒吸一口气,宫外居然已经变成这样子了。
至于这场雨何时停,尹监正也说不准,但是大家已经能判断出,这样的雨别说下个一两天,就是半天,百姓也遭不住。
霍瑾瑜深吸一口气,下达了赈灾命令,命在京所有官吏行动起来,将遭受水淹区域的百姓转移至长安门附近,设粥棚,若是长安门水势危急,继续往端门这里转移。
端门位于紫禁城午门和皇城的正门天安门之间,当时建造紫禁城时,地势垫的比其他区域高,若是端门也淹了,紫禁城基本也会被泡在水里。
至于城外,霍瑾瑜已经不用想了,既然城内已经产生内涝,城郊的禾田估计也淹了。
众臣拱手行礼领旨,然后纷纷冒雨出去了。
等到众臣离开太和殿,霍瑾瑜带着人登上了午门的城楼,此时雨势已经可以用湍急来形容了,将人的视线都遮蔽了,霍瑾瑜往下俯瞰,只看到一片汪洋,大雨落到水面砸起的水窝仿佛一张张大嘴,贪婪地张着嘴。
昌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京城大雨如注,昼夜不止,二十三日下午方才渐缓。
二十三日,虽然比起昨日的雨势,今日的雨势小了不少,但是京城地面已成汪洋,地面好似满溺的水杯,已经无处再盛放老天爷的悲伤。
紫禁城的情况还在控制之内,但是城外各府衙淹的能养鱼了,城内各处道路都成了江河,水深之处最深可达一丈多。
不止许多百姓的屋舍都被淹,内外城的许多处城墙也坍塌,可以看出此次水灾的威力。
此次降雨,京城内涝如此严重,除了老天爷要背一部分锅,城市的排水系统也要改进。
霍瑾瑜一边命户部赈灾,让其统计京中受灾的人家,日后好给予补偿,同时命工部对京城的排水系统重新规划检修,哪里需要维护疏通、哪里需要修改……她可不想再被淹第二次。
这些年,冬日越来越冷,夏季越来越热,她怀疑是不是进入了传说中的小冰河纪,所以才造成极端天气频发,所以部署维护城市排水系统的事情刻不容缓。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