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假肢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叫做“接受腔”,就是套在 大腿残端的那部分。因为要 和残端直接接触,这部分选用的材料必须柔软透气,包裹度好,同时也要 有足够的支撑度。
接受腔下 面就是机械假肢部分。这部分是主要 功能区,普通的假肢只能让林朝站起来,短途行走一段距离,也可以上下 楼。这样最基础的日常生活问题就解决了,不再需要 有人二十四小时陪护。
设计优良的假肢能提供更多性能,比如长时间的跑步和跳跃。这样的话看 上去几乎和健全人没什么分别。不脱裤子谁都看 不出来他双腿截过肢、
市面上还能买到更专业的运动型假肢,让爬山、骑行,甚至拳击之类的运动都成为可能。当然,价值也高得离谱。专业级的假肢价格可能在 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美金。
而林朝的最终目标,是目前还处在 理论研究阶段的智能自适应假肢。
原理说 起来很简单。就是让假肢搭载智能系统,自行判断主人的需求,做出正确的行动。
然而真 正实现起来却要 综合很多方面。比方说 探知周围环境,初步判断主人是想要 爬山还是跑马拉松。再比方说 ,监测残端的肌肉收缩和神经电反应,模拟预测出主人想做的动作并实现。计算时间还不能长,不然就会像电脑卡机一样让人不爽。
林朝的设想中 还有最有趣的一点。
那就是,主人在 使用假肢的过程中 ,其实也相当于在 反向“训练”假肢。假肢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甚至根据主人的肌肉、神经、皮肤温度等等生理学指标产生反馈,反向输出信号,让主人真 正“感 觉”到假肢的收缩运动和冷热变化。
让“假肢”成为一条真 正的“自己的躯体”。
这也就是为什么林朝在 家休养的那段时间已经开始自学《基础神经科学》。
他正在 申报智能自适应假肢的课题。这个项目如果能做出成果,那可不光是林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