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江潮?”
天幕上,朱祁钰也终于找到了答案,几乎在同时说:
【至元十八年十二月末,钱塘江大潮泛滥,淹没整片沿岸。】
第29章 转战千里
钱塘江大潮, 在最不应该来的时候,到来了。
五年前,它的迟迟未至, 葬送了一整个南宋帝国。
如今,在平虏军最为鼎盛的时候,它又意外而至, 摧枯拉朽, 彻底断绝了他们一战扫平临安的希望。
于谦却没有时间再感叹什么“天不佑大宋。”
今夜,江潮格外迅猛, 每过一息, 都有无数的人马被潮水卷走。
纵然于谦就在钱塘长大,那么多年间, 他都从未见过如此浩荡磅礴的大潮。
仿佛是天意注定,这场迟到了五年的潮水,要为大宋最后兴起的希望做一次终结。
一股浪潮涌动过来,他下意识拉住了先生,语气急切道:“如今当何为?”
文天祥当机立断:“速变六合方位, 莫管辎重, 避往高地!”
“好!”于谦拔剑守在先生身边。
其实这个时候,军事上的最佳方案是一鼓作气, 冲入临安城中躲避。
但江潮泛滥, 将对城中百姓造成威胁,他不可能选择这么做。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明明可以选择用投石机等重器强行攻城,却选择了更为温和的围城进攻方式。
就是不想对生民、对这座故都造成破坏。
张千载登高一呼, 敲响了撤退的战鼓, 声如雷动, 裹挟着万千波涛轰鸣在天际。
平虏军纪律严明,第一通鼓尚未完毕,六部军已然依照六合的阵型,飞快变化。
此阵本出于初唐时期的六花阵,文天祥此前进行了大幅度改造,使其进可攻,退可守,与浙东临海一带的地形、以及平虏军的特性能够兼容。
众人各司其位,趁着呜呜连云的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