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挠腮吗?
林研究员问:“这位孟秋同志经常来吗?”
值班的小战士道:“最近几乎天天都来。”
林研究员心里得到了一些安慰,寻思着明天再来守株待兔。然而,第二天他来了,却没等到人,问值班的小战士,今天和昨天值班的都不是同一个人,人家也不清楚。
林研究员昨天晚上想了半晚上,越想越觉得这位同志提出的想法很不错,他不光想知道草稿纸上写的几种方法的后续,更想和这位同志面对面探讨探讨。
竟然不能够。
林研究员这心里更加跟猫抓似的。
他等了一会儿,还是没等到人,不得不先行离开。临走的时候,到底不甘心,撕下一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疑问,落款“林亦寒”,夹在了发现草稿纸的那本书里,将书又放回了原处。
他也不确定,这么个笨方法,对方能否看到,无奈没别的办法,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
第二天,他过来,找到书一看,万幸,对方看到了,还真的在底下给他回信了!
林亦寒等不及坐到凳子上,就站在书架边,看了起来。
“妙啊!”
“如果能让抢机框和枪机之间的膨胀室发挥‘活塞’的作用,就不需要单独的活塞……”
“将缓冲器和枪管轴线放在同一轴线上,理论上就消除了不同轴产生的翻转力矩,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不止理论上,好像是有可能做到的……”
林亦寒一边看,一边思考,脑子里灵感迸发,迫不及待地想回去试验。
他夹着书,急急地走了几步,想起什么又停下,拿出口袋里的钢笔,在纸上空白处,留下期待能见一面的请求。
他还不放心,特地和值班的小战士打招呼:“如果孟秋同志到来,请一定要告知她。”
然而隔了两天,他满怀期待地过来,却还是没见到人。
小战士帮他留意了,还让战友也留意了,可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