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高句丽和百济也不好打,但是可以打赢的,无非是代价多少的事情,而且打下来后,只要辽地平靖,河北山东就没有外患,百姓无转输之苦,通商贸易更是利在百代。而吐蕃人就不同了,首先其根本之地在苦寒之地,即便能取胜一两次,也无法将其根本铲除;其次,我方是仰攻,越走越高,着实不容易打!”
“三郎说的不错,但吐蕃人若是在青海站稳了,那陇右就不安,这个朝廷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是呀!”王文佐叹了口气:“那可否与其议和?让其往另一个方向发展呢?”
“什么意思?”
“据我所知,吐蕃人的东面和北面、南面都与我大唐接壤,但西面却是和身毒国接壤!为何不让其往身毒国扩张呢?”
“三郎你这个想法倒是挺有意思的!”高侃笑了起来:“不过吐蕃人若是向西掠土成功,岂不是更强了?那时他若再掉过头来,怎么办?”
“那倒也未必!”王文佐笑道:“吐蕃人的根本之地是在高原,无论是向哪个方向,新占据的土地都比原有的故土富庶。据我所知,吐蕃人每占据一块新土地,都会把立有军功的贵族分封在那儿,一来可以酬功,二来也可以加强对新领地的控制。但这样一来,占据新土地的贵族就会比留在故土的老人更富裕、拥有更多的人口,也就更加强大,你说时间一久,会有什么后果?”
“时间一久?”高侃皱起了眉头,片刻后用不那么确定的语气问道:“尾大不掉?”
“不错,这样时间一久,新旧贵族之间的实力对比就会改变,要么中枢强干弱枝,要么边土反叛,反扑中枢,到了那个时候,吐蕃人自相残杀还来不及,也就没有余力向外了!”
“这倒是!”高侃笑道:“不过这应该也不是一两代人的事情吧?”
“不错,至少也是两代人以后的事情!”
“那我们也看不到了!”高侃笑道:“这也未免太远了吧?三郎你说这些又有什么意思?”
“我们看不到,不等于后人看不到,再说你方才不是说如果吐蕃人向西扩张,就会变得更强吗?我的意思就是未必,说不定吐蕃人会因为新扩张的土地出现内部问题,最后自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