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
得到晋景公允许之后,申公巫臣出使吴国,使晋吴结盟,并留下儿子屈狐庸在吴国担任行人(外交官),教授当时还处于野蛮状态的吴人车战等先进战术,结果吴国军事实力大为增长,不断出兵侵扰楚国的东南边疆,使得子反疲于奔命,一年之内竟然七次领兵出援,原先东南地区依附于楚国的小国都尽数被吴国吞并,吴国成为楚国的劲敌,为后来吴军入鄢灭楚埋下了伏笔。
朗日用这个例子其实颇为形象,当时的状况确实与春秋晚期的晋楚形势颇为相似,唐与吐蕃在数千公里的漫长战线上相持对抗,大非川之败后,唐军失去了对吐蕃战争的主动权,而且从地理形势来看,吐蕃在控制了青海湖周边地区和河湟谷地之后,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为了确保关中的安全,唐军只能把主要力量集中在陇右地区,拿不出多少力量来给其他战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吐蕃的侧后方支持一个新兴势力,来牵制削弱吐蕃的力量,无疑是一个很聪明的策略,尤其是也不用投入多少力量,至多出点钱帛,输出一些军事技术,比起两国开战时几万十几万的大军的花费,简直是九牛一毛了。
“这样的谋划,应该不是一两日能够想出来的!你应该考虑了恨久了吧?”王文佐问道。
“不错!”朗日点了点头:“我在逃出红山堡之后就开始考虑了,毕竟像我这种流亡者,若想在唐国过得好一点,就必须对大唐有用,越有用,大唐才会越看重我,你说是不是呢?”
“你能够这么想,那就最好了!”王文佐点了点头:“不过这种大事,非我一个人能够决定,须得面见天子和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你先好好准备一下吧!”
“这个自然!”朗日笑道:“你能够替我推荐,已经是足见盛情了!”
看着朗日离去的背影,王文佐面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对朗日的献策其实并没有表现上那么热心——原因很简单,历史上南诏的建立的确离不开唐的册封和支持,一开始也起到了牵制吐蕃的作用,但随着南诏的实力逐渐强大,吐蕃也调整了外交策略,以及唐帝国西南外交策略的一些失误,南诏的角色也逐渐由唐的盟国变成了敌国,并且多次击败唐军,反而在上百年时间里成为唐西南边境的大患。
“话虽如此,但西南六诏的统一也是其内部因素成熟的结果,即便没有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