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杀人,还是游戏杀人。
没错,那所谓的审判书,在警方看来不过是一个杀人的理由。这个凶手在选择行凶时自以为大义凛然。
有遗留在现场的证物,却无法提供线索。一切到这里就断了,陷入了瓶颈期。他才病急乱投医。
蔡先生:“我明白梁先生的忧虑,这个案子不简单,在物证缺乏线索的时候,我们必须思考分析凶手的履历过往,犯罪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特殊形式,我们深究根本原因、突发原因和社会层次的原因,探讨凶手是谁,他又为什么这么做,是什么刺激他做出这样的恶行,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长久疯狂压抑后的爆发……”
一番话下来,给了梁队长和小蔡一种我在上课的恍惚之感。好在听了半天差点游神之际,总算有收获。
“结合了梁队长今日带来的资料,我给他进行了侧写。”蔡先生拿过一张纸,梁晟这才惊醒,如获至宝地捧着这张纸。
【我推测凶手应该存在某种病态心理。】
没错!他们警方也这样认定,凶手是一名反社会人格,感情肤浅没有良知,犯罪精明又善于谋划。
连警方在最初涉足死者陶华家时,看到假监控都心里一顿,凶手却敢大摇大摆伪装成服务人员进入,说明他早就摸排好了地形和现状,知道那一个充满“威慑力”的监控实际上不过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
【他可能原生家庭遭遇过不幸,被虐待或者有缺陷,导致他人格不健全,成年后举起屠刀向无辜的人】
俗称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也许有人会想说,不幸的童年不背锅,我们也有不幸的童年,可我们后来成长为一个三观正常的人。实际上,只是大多数连环杀手,都经历过“不幸童年”创伤,后续无数凶手无师自通学会了卖惨,导致世界各地人民都习惯了凶手有一个“很坏的童年”为借口实施犯罪作为刺激因素。
【可能是成长环境、突发变故或者外界刺激】
【他应该在20-30岁之间,本地人,有交通工具,高等学历,推测与父母不和睦,这是一个性情自负、傲慢、残忍的男人】
【凶手一定精通互联网技术,他在网上冲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