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还没打仗就先自立于已败之地吗?
可为什么索萨又觉得自己没有取得胜利呢?
这时候,胡宗宪正优哉游哉地躲在土垒后面,和张居正讨论茶和咖啡哪个更好的问题。
这道土垒的后面,有大明在吕宋最精锐的部队蓄势待发,也有着许多因为哲河封港而叫苦连天的商人,这些商人和索萨一样,难以理解胡宗宪的这种行为,但胡宗宪却不将这种“不理解”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的作为有着更大的战略目的在支撑着——让开海派在庙堂斗争中取得胜利,这是第一位的;达成大明在南海地区的国家利益,这是第二位要考虑的事情;至于商人们的生计,社会一时的经济损失,胡宗宪认为为了国家的大局都是排在很后面的事情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叫党派为贵,社稷次之,小民为轻——像索萨这样的脑袋,怎么可能理解得了这么深奥的国略问题呢!
当初李彦直开发吕宋的策略,并非沿着马尼拉湾沿岸遍地开发商港,而是以哲河港为立足点,顺哲河水系而上,遍地开花地经营农村,所以这时吕宋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与手工业腹地,哲河的开放会为这个地区的经济注入活力,可哲河就算封个一年半载,胡宗宪他们也饿不死,只是会有许多商铺为国家利益而被征用、许多商人因此而破产“罢了”。
陆战部队就在胡宗宪身边,而海战船只则被收藏在马尼拉湾其它的几个天然港湾里。
马尼拉湾是大明的地盘,胡宗宪是主,索萨是客,所谓客随主便,胡宗宪这种关上大门在后院种地的“战略”看起来笨得离谱,但索萨偏偏就奈何不了他!索萨想邀胡宗宪到海上决战,可胡宗宪不干——尽管他手里其实有一支不弱的海军。
“番夷要马尼拉湾,那我就给他。”
将近两万五千人的舰队在马尼拉湾驰骋纵横,看起来威风八面,但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其中的苦处——他们是威风,可是他们没有根!在马尼拉湾沿岸,他们找不到足够的补给,清水还可以解决,但粮食却必须依赖遥远的婆罗甚至新加坡。
还在婆罗时,索萨为自己能够率领人数这么多的军队而洋洋得意,现在一涉及到补给问题,他就恨不得他的部下只剩下几千人,让那两万多外围部队全部去死!
就这么在马尼拉湾游弋了七八天,还是没找到中国人的船队,这时索萨受不了了,他派遣部队试图登岸,土垒上面的中国军人望见,高兴得狂欢大笑:“哈哈!番鬼来送死了!”
“忍住啊,忍住!”百户叮嘱他的手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