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没等李彦直反驳他就自己推翻了自己的质疑——阮信要想绕过小七里湾,他就必须多走好长的路才能到达升龙,在粮饷不够的情况下这么做很危险,而且升龙和小飞龙岗也还有兵马,明军又位于整个大战场的圆心,要是阮信绕走迂行,他们仍然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应付。
天气虽然不好,但这种不利的状况对双方来说是同等的,唐举唯一担心的是会下大雨,使明军的火器无所用其长,那事情就不好办了。可这里是安南啊,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域,要想连续十天半月的都晴空万里实在是太奢望了,唐举也只好让鸟铳部队和炮兵部队都将火药保护好,将枪炮包好,同时没人都准备好刀剑、弓矢,万一阮信是在雨天到达,这些部队就要作为辅助队伍投入战斗!
很显然,阮信在谋略上根本就不是李彦直的对手,他果然带领大军,直扑升龙,也没绕行,就朝小七里湾开来。他的行动,在蒋逸凡看来就像他也是李彦直的手下,一步步地按照李彦直的安排行事一般。
但是,运气对明军来说似乎不是特别好。阮信的前锋距离小七里湾还有半日路程时,鸟铳团和火炮团的军官抬头望天,只见一片乌云随风飘来,赶紧下令收了枪炮,准备好肉搏的家伙。
水师部的军官则密切留意水势的动向,以备出击。
阮信是个凶猛而粗鲁的大将,局势又逼得他不得不拼命,所以他行军的速度相当的快,一路不断有安南情节浓郁的民壮在“驱逐明寇”的口号下聚集到他麾下。阮信从北部出发时只带来了三万两千多人,结果一路附骊而来的人竟超过了出发部队,虽然莫氏向各地州县发布了抵抗阮信的命令,但这些命令都没有得到遵从,就像当初莫文明带着唐举进击升龙一般,阮信这一路竟也做到了兵不留行!
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阮信全军都为之士气大振,参军们和部将们都说道:“这是民心所向啊!只要将军到达升龙,振臂一呼,升龙十余万军民一定会倒戈而为将军前驱的!”
阮信也深以为然。
他和他的参军、部属们的这种看法,倒也不是盲目的乐观,至少有远、近两个前车之鉴在:远的是仁宣年间,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大明的军力虽然强大,但由于吏治腐败,一有安南豪杰揭竿而起,留守官兵便左支右绌,后来安南方面形成了一支正规的常备部队,很快就把大明的势力逐步排挤出去;近的就是唐举对升龙的攻击,既然唐举能够借由莫文明这个傀儡的向导,以不多的兵力迅速夺取升龙,那么手握重兵、又作为更能代表的安南、更有自主能力的大将,有什么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