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提前张罗了。
一路买粮回京就是其中之一,囤粮在各地粮行、囤粮在京城,哪里缺粮可以补缺,最重要的是有粮在手,能一定程度上稳定粮价。
粮价稳,百姓稳,天下就稳。
虽说赵王世子不入朝,但赵子诚如今有这条件,还是想多为百姓做些事情的。
就算没有赵王世子这个身份,他身为归云庄少庄主,前任武林盟主的关门弟子,也该有江湖豪气,行侠仗义。
何为侠?何为义?
他正在做的事情,便是了。
赵王府,六月二十八晚,杨侧妃生了一个儿子,如今已满百日。
自赵王府又添一子,这百日以来,各方势力就没消停过。
杨侧妃虽表面平静,但外头却一直有闲言在议论纷纷。
最主流的声音说,赵王世子出身民间,身份本就不正,为世子便名不正、言不顺,反观杨侧妃虽为侧室,但毕竟有名份在,何况如今赵王府无正妃?
言下之意,赵王世子应该换人,换这位由杨侧妃所生的儿子来当。
就连杨家也对赵王爷旁敲侧击过,朝堂之上也有不少言官提议过。
只不过赵王爷和皇上都以“世子之位岂是换来换去玩耍的儿戏?”为由,回绝了那些人的说法。
但闲言依然传得很凶,并不因皇室的态度而消停,就连宫里杨太妃都表露出要重名份和正统的意思。
第2485章 京城(大结局)
甚至已有人说,赵王世子自知身份低微,平时就不敢与人往来,总是躲着外人,如今更不知所踪,说不定就是个冒牌的,已经畏罪逃跑了。
直到这种说法出来,赵王爷大怒。
上朝时就指桑骂愧地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骂了一顿,最后请旨,再有人敢乱嚼这种有损他赵王府名声的闲话,不论是官是民,一律问斩。
皇上准了,立刻让诏官拟旨,当朝宣读,百官跪拜,后又张皇榜于宫门外,讲明赵王世子认祖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