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朱子集注选拔人才。朱子若真如此能干,他怎么不像孔子一般成了圣人?”
到了这个层面,全公公就不敢说什么了。
当然就算顾庆之在,他也是不敢当皇帝面说因为朱子的思想有利于皇权和父权统治,才被一代代神话了。
皇帝又道:“他们读一样的书,学一个人的思想,朕想要的是国之栋梁,又不是朱子弟子。朕算是发现了,每次说到朝廷大事,这些人提的意见都一样,都是一个样板来着,还不如庆之贴心,倒是争斗起来,他们各有各的法子,可见学朱子也没学到精髓。”
虽然皇帝吐槽,但是全公公也不敢笑啊。说到朝廷如何取士,搞不好连皇帝都玩不转的,更何况他一个太监?
好在皇帝也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他道:“写集注的也不止朱子一人,朕先去看看别的集注,挑两条合适的出来。”
他说着又笑了一声,道:“正好庆之推举了林如海,朕便从他开始。朕提前给他透个题,明年的会试殿试都把他加进去,先选两个别家学派的出来。好在朕还年轻,朕还有时间慢慢改,那些老头子们,朕总有一天给他们全换了!”
皇帝说着便笑了起来,“去问林如海吧,他想找个什么样的,既然是紧着他找,自然是他先提要求。”
安国府里,顾庆之虽然是总览择吉这门生意的,不过再怎么总览,他也是等银子收齐了之后一家家发,不会先把自己的扣出来。
如今皇帝的银子已经送出去了,他的三成一共十七万四千两,也是解冻能花的了。
顾庆之如今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置办产业也能置办些一般人没有门路的东西,也就是古代的“法拍房”。
京城这地界衙门多,同一块地谁都能管,也就是说,百姓的东西,是县衙抄的,稍微有点地位的,归顺天府,官员有刑部和大理寺管,锦衣卫虽然什么都能管,但是影响不大的也到不了他们手里。
顾庆之虽然跟宛平大兴两县也有点交情,不过要找好东西,还是先找自己人——锦衣卫。
他差人给尹恩立送了消息,又去找了林如海。
“师尊有没有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