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容易了许多。
再有就是这两年京城的天气的确是利于耕种,五日一雨,十日一风,俗语里也有这一条,说的就是风调雨顺。
又比方收割的时候从不下雨,损耗少了许多。
“万国来朝齐声贺,共赞大魏永流长。这两年来进贡的小国的确多了不少,大魏朝也蒸蒸日上,国泰民安啊。”
皇帝仿佛被雷击一样不动了。
人家的诗是称颂诗,可国师这诗——别管是不是打油诗,这是言出法随啊。
皇帝为难到了极点,是再叫他夸一夸大魏朝呢?还是力求不给国师留下任何黑点呢?
半晌,皇帝长叹一声,“随缘吧,该怎么出题就怎么出题,抽不抽得中作诗,全看天。”
胡万清行了礼出去,皇帝看着在御书房里伺候的全公公,叹道:“小半个时辰,该怎么还是怎么。”
全公公认真道:“陛下,至少您知道以后该怎么处理跟国师有关的事项了。”
还的确是这个道理,皇帝轻松的笑了一声,“就这句话,已经有了国师几分风采了。”
全公公感慨道:“多谢陛下夸赞。”
跟一众同僚寒暄完,顾庆之到了礼部。
礼部钦天监待顾庆之的态度差不多,是恭敬中带了亲切,亲切中又有骄傲。
毕竟他是这两个部门名义上的老大。
理论上这段时间该是礼部最清闲的时候,会试殿试都考完了,也没什么大型典礼要举办,更加没大国朝贡。至于祭祀,下半年最重要的几场祭祀,祭月在秋分、祭天在冬至,下来就是过年那一套,也离得挺远。
日常的小祭祀,多半都是太常寺负责的,也忙不到礼部。
不过顾庆之今日来,却见一众官员都聚在大厅里,面色也偏红,明显是在激烈的讨论什么问题。
各自行过礼打过招呼,顾庆之往桌上一扫,便笑着问道:“这是给勋贵宗亲出题呢?”
礼部尚书薛大人回应道:“正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