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两个手拉手,微微低着头,就这么一路畅通无阻的穿过二门,走出侧面。
一直到走出宁荣街,母子两个才停下了脚步,两人对视一眼,“这就出来了?”
这就出来了!
“走!去衙门!”
贾兰指了路,“前头有个车马行,去那儿叫马车。”
消息传到顾庆之耳朵里的时候,已经过去五天了。
这天下午他才吃过饭,正跟林黛玉斗嘴,争谁先去洗漱,就被皇帝宣了来。
一路到了正宫,顾庆之进去一看,就知道皇帝也预备歇下了,衣服换了常服,头上那冠明显也是又带上的。
再一看屋里还有大兴县令,就知道是京城又发生不大不小的事情了。
“叫国师也听听。”皇帝吩咐道。
大兴县令一五一十都说了。
“……李氏拿簪划了脸,又撞柱……好在妇人力小,只是晕了过去。”
“……已经叫大夫看了,说是好生调养不会有大问题,只是破相是难免的了。”
“……人如今安置在观音庵里。李氏节妇,理应要树一块贞节牌坊的,她又恳求同贾家分家,贾家毕竟是国公后代,臣拿不定主意,特来请陛下示下。”
大魏朝的贞节牌坊,都是自家报去当地父母官,然后在一层层上报,最后报到皇帝这里。
修贞节牌坊的银子走的也是中央财政,大概是三十到五十两不等。
不过京城两个县令,都是能上朝也能见皇帝的,所以直接就省去中间商了……
似乎不仅是因为这个,贾家上回把京城两个县令还有顺天府都得罪了个遍,虽然京城这两县一府的正官换得快,但是正如《护官符》一般,京城本地也是有类似的惹是生非仇恨榜的,贾家至少排在前三。
况且县衙这种地方,县令换得快,下头杂役可是世袭制度,依照贾家的行事作风,这种人可不少得罪。那现在抓着机会,自然也是要把贾家往死里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