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拖家带口三五成群,各个都是衣衫褴褛,眼神空洞,看到车队过来,全都瑟缩地避到了一旁,与之前在忻州时所见的全不相同。
洛千淮注意到,他们前进的方向,与墨公子的车队正好相反,全都是要到忻州去的。
墨公子亲自卷起了另一边的帘子,只看了一眼,便明白她在想些什么。
“前面方圆二百余里,都是汾阳王的封地。”他轻声提示道:“汾阳王虞寿,是当今陛下的侄孙,大豫文帝第七子虞晁的五世孙。”
洛千淮微微一愣,忽然明白了过来:“你是说,汾阳王不恤下民,所以治下百姓才会想要逃到忻州去?”
墨公子欣赏地看了她一眼:“你倒是一点就透。那虞寿何止是不恤百姓,根本就是昏庸暴虐。袭爵不过一年,就将汾阳搅得怨生载道,民不聊生。”
他提及汾阳王之名时,随意无比,毫无半分敬意。
洛千淮没有在意这些。她想起了之前得到的信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可是他们既是逃出来的,那就不会有路引。怕是好不容易到了忻州,也未必能够进得去城,落得了户。”
墨公子面上的笑意更深了。“正常来说,确实如此。涉及诸侯王封地,一般人都会谨慎行事,更不要说,汾阳王还是为数极少的,自文帝传到今日仍未除国的诸侯王。”
第八十七章 汾阳的那个云岗村
洛千淮想了想,又问道:“可是若是像你说的,这汾阳王如此作为,当今皇上为什么还能容忍他这么久……难道是他欺上瞒下,所以上面根本不知情?”
“呵呵。”虞楚低声笑了起来:“洛大娘子难道不知,我大豫的诸侯王封地内,从国相、长史到护卫,全都有陛下的耳目。虞寿为人如何,陛下早就一清二楚,但仍然同意由他来承袭王位,又是因为什么?”
洛千淮前世既是学霸,本身又对国史文学很有兴趣,看过的史书其实不少,闻言稍一思索,便有所猜测:“你的意思是,陛下欲听凭他任性胡为,直到多行不义,再顺手诛灭?”
哪知墨公子哂笑一声:“洛大娘子怕是对今上有什么误解。他老人家并不怕诸侯王昏庸无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